?磨砂自粘袋是一種表面呈磨砂質感、自帶粘膠封口的塑料包裝袋,兼具實用性與美觀性,廣泛應用于日常收納、商品包裝等場景。磨砂自粘袋的生產工藝主要圍繞 “基材制備(磨砂效果)— 制袋成型 — 封口加工” 三大核心環節,結合塑料加工的擠出、印刷、復合等技術,具體流程如下:
?

一、基材制備(磨砂膜生產)
磨砂自粘袋的核心是具有磨砂質感的塑料薄膜(PE 或 PP 膜),其磨砂效果的形成主要有兩種工藝:
原料改性法(內磨砂)
原理:在 PE/PP 原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 “磨砂母粒”(含無機微粒如碳酸鈣、二氧化硅,或有機微球),通過擠出成型時的原料不均一性,使薄膜表面形成微小凹凸,呈現磨砂質感。
流程:
① 原料混合:將 PE/PP 樹脂與磨砂母粒按比例(通常母粒占 5%-15%)混合,同時加入抗氧劑、潤滑劑等助劑(防止加工時降解)。
② 熔融擠出:混合原料進入擠出機,在 150-200℃(PE)或 200-230℃(PP)下熔融塑化,通過 T 型模頭擠出成片狀薄膜(流延法)或經冷卻輥壓延成型(吹膜法)。
③ 冷卻定型:薄膜經冷水槽或冷卻輥快速冷卻,使表面的微粒固定,形成穩定的磨砂紋理。
特點:磨砂效果均勻,薄膜正反面均可呈現磨砂質感,耐用性強(不易因摩擦失去效果),適合中厚膜生產。
表面處理法(外磨砂)
原理:對普通透明 PE/PP 膜的表面進行物理或化學處理,人為制造微小粗糙面,形成磨砂效果。
常見工藝:
① 電暈處理 + 涂層:通過電暈放電使薄膜表面活化,再涂布一層含微粒的啞光涂層(如丙烯酸樹脂混合二氧化硅微粉),干燥后形成磨砂面。
② 壓紋法:用表面帶有細微紋路的壓輥,在薄膜加熱軟化時碾壓表面,將紋路復制到膜上,形成機械磨砂效果(類似壓花)。
特點:僅表面有磨砂效果,成本較低,適合薄型膜,但長期摩擦可能導致磨砂層磨損。
二、印刷與復合(可選環節)
若磨砂自粘袋需要印 logo、圖案或文字(如品牌標識、使用說明),需增加印刷環節;若需提升厚度或密封性,可能涉及復合工藝:
印刷:
采用柔版印刷或凹版印刷(適合塑料薄膜),油墨需與 PE/PP 材質兼容(如使用溶劑型或水性油墨),避免因磨砂表面的凹凸影響印刷清晰度(通常選擇簡單圖案,減少精細線條)。
印刷后需經過烘干裝置(如熱風烘干),確保油墨固化,避免蹭臟。
復合(針對多層袋):
若需增強袋子的承重性或密封性(如厚款磨砂袋),可能將磨砂膜與另一層透明 PE/PP 膜通過粘合劑復合(干式復合或擠出復合),形成多層結構。
三、制袋成型
分切:將大卷的磨砂膜根據所需袋寬進行分切,得到指定寬度的卷料(如 10cm、20cm 寬)。
折邊與熱封:
卷料進入制袋機,通過機械裝置將薄膜對折(形成袋的兩側邊),或通過熱切刀將兩側邊緣熱封(利用高溫使塑料熔融粘合),形成袋的側縫(三邊封或側邊封結構)。
熱封溫度需匹配材質(PE 約 120-160℃,PP 約 150-180℃),確保封邊牢固不滲漏。
四、自粘封口加工
這是自粘袋的關鍵環節,通過在袋口邊緣涂布不干膠實現密封功能:
涂膠:在制袋機的指定位置(袋口內側邊緣),通過精密涂布裝置均勻涂上一層壓敏膠(通常為熱熔膠或溶劑型壓敏膠,需與 PE/PP 膜兼容,不腐蝕薄膜)。
覆蓋離型紙:涂膠后立即覆蓋一層離型紙(如硅油膜、離型紙),保護膠面不被污染,同時便于使用時撕除。
裁切:根據設定的袋長,通過裁切刀將連續的袋體切斷,形成單個成品磨砂自粘袋。
五、質檢與包裝
質檢:檢查袋體是否有破損、封邊是否牢固、膠面是否平整、磨砂效果是否均勻等。
包裝:將合格的自粘袋按數量(如 100 個 / 包)堆疊,裝入大包裝袋或紙箱,便于儲存和運輸。
工藝核心要點
磨砂效果的均勻性:原料改性法需嚴格控制母粒比例和擠出溫度,表面處理法需保證涂層 / 壓紋的一致性。
粘膠的兼容性:壓敏膠需與磨砂膜材質匹配,避免出現脫膠、膠面腐蝕薄膜等問題。
熱封強度:需根據薄膜厚度調整熱封溫度和壓力,確保封邊不易開裂。